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杨皓 教授 四川天人化学工程有限公司
使用奥氏气体分析仪对变换气脱碳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80%的顺放气、逆放气、抽空气、闪蒸气,分析其中的氢气、一氧化碳、氧气,甲烷、氮气进行难度很大,本人通过摸索,认为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将相对操作容易,分析数据准确。
一、采样前,先使用纯氮气对整个系统进行置换,这样分析数据将更加准确。如无条件,可以使用空气置换,吸收二氧化碳、氧气后再进行采样。
二、采样第一次:使用标准采样方法,置换,采样100毫升。
三、分析二氧化碳:采用标准手法,当二氧化碳吸收数最终差值低于80毫升,采用标准手法即可分析二氧化碳、氧气、一氧化碳、甲烷、氢气、氮气。
四、当二氧化碳吸收数差值大于80毫升,即二氧化碳浓度高于80%,暂停继续吸收;记下吸收数A1。
五、不置换,继续采样100毫升,强调是不置换;继续吸收二氧化碳,当二氧化碳吸收数最终差值低于80毫升,采用标准手法即可分析二氧化碳、氧气、一氧化碳、甲烷、氢气、氮气。
六、当二氧化碳吸收数差值再次大于80毫升,即二氧化碳浓度高于80%,暂停继续吸收;记下吸收数A2。
七、当二氧化碳吸收数差值小于80毫升,即可进行标准分析方法。
八、当二氧化碳吸收数差值大于80毫升,重复采样、吸收,直到二氧化碳吸收数差值小于80毫升,即可进行标准分析方法。依次记下吸收数A2、A3、......An。
九、依次进行氧气吸收,记下吸收数差值B3。
十、进行一氧化碳吸收,记下吸收数差值B4。
十一、B4大于20毫升,排气到20毫升,采空气到100毫升。(如果B4小于20,则不需要排气)
十二、爆炸过程完成,记下爆炸数差值B5,有时爆炸过程一般需要按点火器最多16次,如果不爆炸,则把气体送入燃烧瓶,进行燃烧,记下燃烧数差值B5。
十三、再次吸收二氧化碳,记下吸收数差值B6。
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爆炸点火最高16次不爆炸才送入燃烧瓶。
十四、各组分浓度计算方法。
1. 原料气总采样气量B1=100+A1+A2+......+An-1
2. 二氧化碳吸收数差值B2=A1+A2+......+An(注意一定是吸收数差值而不是吸收读书本身)
3. 二氧化碳浓度=B2÷B1
4. 氧气浓度=B3÷B1
5. 一氧化碳浓度=B4÷B1
如果B4大于20
6. 甲烷浓度=B4÷20×B6÷B1
7. 氢气浓度=B4÷20×(B5-2×B6)×2÷3÷B1
8. 惰气浓度(通常为氮气)=100-分析气体浓度
如果B4小于20
9. 甲烷浓度=B6÷B1
10. 氢气浓度=(B5-2×B6)×2÷3÷B1
11. 惰气浓度(通常为氮气)=100-分析气体浓度
如出现惰气浓度低于0,则是由于气体中出现了乙烷、乙炔、乙烯、碳2以上烃类,或者上一次分析过程未使用爆炸或燃烧过程。如果出现乙烷、乙炔、乙烯、碳2以上烃类,本方法分析的氢气、甲烷浓度将不能被认可。如果上一次分析过程未使用爆炸或燃烧过程影响分析数据,则可以在采样前使用纯氮气置换系统,分析数据将是准确的。
以上分析方法的精度,将不低于原来奥氏气体分析仪的分析精度。
2021年12月14日